最近,国家体育总局印发《体育产业发展“十三五”规划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。日前,国家体育总局党组成员、局长助理李颖川接受采访,就《规划》制定和贯彻落实工作等问题,回答了记者的提问。
记者:请介绍《规划》出台的背景。
李颖川:一方面,体育产业的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。“十二五”以来,我国体育产业工作稳步推进,产业规模逐步扩大,产业体系不断健全,产业结构不断优化,产业政策不断完善,体育产业发展取得较大成绩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一是体育产业发展乘势而上,规模大幅增长,结构明显优化。至2015年,体育产业增加值、年均增长率、占GDP比重、就业人数均达到“十二五”规划的发展目标;体育服务业发展好于预期,产业比重稳步提升。二是政策体系不断完善。2014年国务院印发《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》(国发〔2014〕46号,以下简称46号文件)后,相关部门和各地政府纷纷出台配套文件,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性地位进一步提升,体育产业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,发展环境不断优化,社会资本对体育产业的关注日渐升温,体育产业获得重要的发展机遇。三是体制改革不断深化。以足球改革为突破,大型体育场馆、体育赛事改革等社会关注度高、影响力大的领域改革取得重要进展,体育产业的市场化、社会化水平不断提高。四是大量社会资本涌入体育产业,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2015年中超版权以80亿元成交,广州恒大淘宝俱乐部在新三板挂牌上市,万达集团收购瑞士盈方体育传媒集团、美国世界铁人公司等“大动作”让体育产业界瞩目。
另一方面,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仍然面临挑战。我国体育产业在规模、结构、质量和效益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,还有不小的差距,集中体现在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,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不强,产品有效供给不足,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亟待推进,居民体育健身意识不强,大众消费激发不够,保障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还不完善,体育产业公共服务水平有待加强等。
党中央、国务院高度重视体育产业发展,要求大力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积极扩大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,推动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,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全面发展,加快体育强国建设,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。从中央到地方,从政府部门到社会各界,发展体育产业,促进体育消费的工作氛围和发展势头都很好,为下一步体育产业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记者:在“十三五”阶段,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,以及未来是否会有更重要的担当?
李颖川:当前,我国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,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,许多行业增速都有所放缓,对调整产业结构、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,迫切需要寻找中长期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动力。党中央、国务院从战略高度看待和重视体育工作,把体育产业看成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。体育产业作为现在少数几个总供给还不能满足总需求的领域之一,持续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和良好的增长势头,完全有条件成为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动能。在发达国家,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较为显著,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一般达到1-3%,体育产业在促进就业、带动相关行业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。而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离占GDP的1%的目标尚有显著差距,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。大力发展体育产业,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体育需求,有利于扩大内需、增加就业,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、增强国家凝聚力和文化竞争力,将为“稳增长、促改革、调结构、惠民生”作出更大贡献。
“十三五”阶段,在党中央、国务院的领导下,体育总局将继续积极会同有关部门,督促指导各地体育部门,不断完善细化有关政策,确保相关工作贯彻落实,推动体育产业向更广更深方向发展。目前,我们正在同步研制若干项产业文件,力争在开局之年出台有力度、有影响力的政策措施。
记者:从整体上看,《规划》的亮点有哪几个方面?
李颖川:《规划》是46号文件出台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,是推进落实46号文件的重要措施,其目标更明确,任务更具体,在承袭46号文发展精神的基础上,更为具体、清晰地指出未来5年推进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举措。《规划》强调坚持改革引领、坚持市场主导、坚持创新驱动、坚持协调发展的四个原则,明确了在“十三五”阶段的一系列量化目标: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,从业人员数超过600万人;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率明显提升,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1.0%;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30%;建设50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、100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,100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;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过1.8平方米;体育消费额占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超过2.5%。主要任务和主要措施提出相应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。
同时,由于体育产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,体育产业体系不断健全,逐步形成了以竞赛表演业和健身休闲业为驱动,体育用品业为支撑,体育场馆、体育培训、体育中介、体育传媒等业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。因此,相较于以往的体育产业发展规划,本次《规划》增添了“重点行业”板块,对各个业态的发展内容做了定位和梳理,也成为本规划的一大亮点。
记者:要把《规划》落到实处,下一步需要做好哪些基础工作?
李颖川:在“十三五”阶段,要推进体育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,我们还有很多基础性工作需要推进,也是目前我们正在抓紧落实的工作。例如,完善体育产业统计工作,建立评价与监测机制,定期发布体育产业及体育消费数据;大力推进体育产业标准化工作,提高体育产业标准化水平;加强体育产业人才培育,培养各类体育经营策划、运营管理、技能操作等专业应用型人才;加强体育行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,优化体育产业环境;加强体育产业行业协会建设,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体育产业发展中的作用等。
记者:对贯彻落实《规划》有何措施?
李颖川:一是完善政策体系。继续细化落实已出优惠政策的具体办法。同时研制出台冰雪运动、山地户外运动、水上运动、航空运动等项目的产业子规划,结合探索和推广政府与社会力量合作新模式,吸引企业、协会等各界力量共同推动《规划》落实。
二是落实责任分工。建立体育、发展改革、财政等多部门合作的体育产业发展工作协调机制,并要求各地要把体育产业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,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,将体育产业工作作为衡量体育工作绩效的重要内容。
三是加大宣传力度。充分发挥体育资源优势,善于借助各类媒体,全方位、多角度地进行广泛宣传,把营造体育产业发展氛围、推动全民健身开展,培育体育消费观念和习惯等方面的宣传有机结合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