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首页>政务信息公开>基层动态

体育公益培训: 如何摆脱“幸福的烦恼”

时间: 2017-02-12 09:34 来源: 长春日报
【字体: 打印

四年公益培训,35万人次受益

由市体育局和市教育局联合打造的全市中小学生体育冬(夏)令营公益培训,至今已走过四个年头,每年都设置20多个培训项目,累计投资600万元,受益青少年达35万人次。

孩子们在公益培训中学习技能、强健体魄,领悟合作、学会奉献、认知担当。正如一位家长在写给市体育局局长刘海玉的感谢信中所言:“孩子通过培训发生了蜕变,曾经的磨磨蹭蹭、拖拖拉拉不见了,代之以雷厉风行、言必信、行必果;曾经的胆小怕事、逃避推脱不见了,代之以果敢坚毅、舍我其谁的自信与担当;曾经的高度自我、利己排他不见了,代之以宽宏包容、友爱奉献和团结协作……”

“体育的魅力在于能够培养人良好的人生观,增强团队意识和大局观念,培养健全的人格、健康的生活情趣,树立守规矩、守规则的意识。如今,不运动的‘小胖墩儿’和体质弱的学生比较多,我们举办体育公益培训活动,目的就是让孩子们走到操场上、走到阳光下、走进大自然,弥补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,使孩子得到全面发展。”刘海玉说。

报名基本靠“抢”

“我是后半夜爬起来给儿子报名才抢到名额的,真有点春运抢票的感觉啊!”市民胡女士的儿子上小学五年级,已经参加了两次体育冬(夏)令营公益培训。胡女士说,热门项目非常抢手,去年夏令营时她想帮儿子报羽毛球班,结果就没抢到,“这次冬令营滑雪项目名额紧俏,好在抢到一个,圆了儿子的小心愿。”

市民邓女士的儿子上小学三年级,也是市体育冬(夏)令营活动的积极参与者。据邓女士介绍,她认识的很多家长都知道这个活动,每到活动开始前一段时间,家长们都会互相打听、相互提醒,以防错过报名。

采访中,一些家长也表示,活动中存在资源浪费的现象。比如有的家庭报名后,孩子却没有按时参加活动,对于这样的情况,家长们建议主办方出台一些制约机制,“政府拿出资金办这样的公益活动,报名参与者就是享受了社会资源,报了名却不来,就等于浪费了社会资源。”一位家长如是说。

积极破解难题

事实上,我市体育主管部门也注意到了这一现象,并积极想办法破解。

“今年,我市集中开展‘抢抓机遇、创新发展’主题实践活动。市委对我们提出了主动谋划、主动推动、主动落实,切实把解放思想大讨论不断引向深入,确保主题实践活动各项目标任务不折不扣落到实处的要求。市委提出的这些要求让我们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,也督促我们针对我市广大学生和家长关于冬(夏)令营提出的这些问题,及时地进行了总结和研究。”刘海玉告诉记者,为了既不挫伤孩子们参与冬(夏)令营公益培训的积极性,又能破解发展难题,他们研究出一些措施,并将在今年的体育夏令营中开始实施。

一是做好正面引导。在报名时即对有意愿参加体育公益培训的学生和家长进行引导,让他们正确认识体育公益培训活动,不要单纯为了抢名额而报名。

二是实行再确认制度。即在公益培训开始前,报名成功者须进行再确认,如果不进行再确认将被视作放弃,主办方会对这些名额进行二次分配。

三是采取限制措施,每名学生一天内只能报一个项目。

此外,除了冬(夏)令营,市体育局在平时也会不定期开展青少年体育公益培训活动。目前,该局正在积极协调社会体育资源、民营场地场馆,希望有更多力量加入到我市体育公益培训中来。“我们正在与教育主管部门沟通,准备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,激活我市各中小学体育场馆设施。通过试点方式,调配更多体育场地场馆,为我市的体育公益培训服务。”刘海玉说。